谋划未来
加快构筑成渝产业高地
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未来,资阳路径在哪?如何着力?
资阳市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要主动服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经验,借脑引智成渝高等院校,培育壮大资阳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中韩创新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创新平台和资阳市创新创业园、中国牙谷创新创业中心等孵化载体,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要积极探索向科技要增长、向创新要绩效、向市场要活力的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速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洼地,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有效集聚成渝创新创业优质资源,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构建竞争新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切实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努力打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效益显着提升的成渝创新创业基地。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美丽繁荣怡然资阳的决定》《关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构筑成渝产业高地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全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这为我市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在《关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构筑成渝产业高地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技术成果引进产业化机制,加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和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强企,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完善人才引育用管制度机制,增强政策吸引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机遇叠加
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 正逢其时
未来资阳经济总量如何持续做大?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资阳如何才能后发赶超?
“做大总量,弯道超车,突破点就在科技创新创业。”市科技局局长曾尚友说,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是我市科学把脉形势机遇和区位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从全球经济增长走势看,创新创业能力正成为各国各地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和地区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国家、区域力量对比,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成渝城市群竞相发展态势来看,各地纷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企业、产业创新能力,并催生了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一大批园区高速发展。
而目前我市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也面临诸多自身优势--机车制造等先进高端制造业引领发展,生物医药口腔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资阳高新区等产业创新平台载体优势不断积聚。特别是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修建、临空经济区获批建设以及资阳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为资阳加快发展、引进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奠定了优越的区位优势。随着成都东进战略深入实施,成资一体化加快推进,资阳这一天然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可见,我市提出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态势,是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自身发展的迫切之需,恰逢其时。
巩固优势
创新创业激发稳增求进强大动力
近年来,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进电连接器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得6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
依靠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能力,该公司产品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铁路局和冶金、石化、港口、动车、地铁等行业,机车配套产品先后出口亚洲、非洲、南美洲、澳洲等20多个国家,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2017年,面对仍然艰巨的行业下行压力,公司依然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成为我市制造业实体经济中的一匹“黑马”。
资阳中车电气公司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弯道超车”故事,正是近年来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企业产业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我市在建设成渝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创新型城市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借脑引智成渝高等院校,华西汽车技术学院建成投用,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功申办;
培育壮大资阳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中韩创新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创新平台,争创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工作扎实推进;
资阳市创新创业园、中国牙谷创新创业中心等孵化载体成效明显,华为云计算中心成功上线,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正加快形成;
新能源空铁列车、现代“致道”商用车、“资阳造”口腔产品、中车电气充电桩、共享铸造3D打印产品……一大批“资阳造”高新技术装备项目及产品、企业精彩亮相;
资阳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9户、产值达400亿元;美国爱齐等26户企业入驻中国牙谷,先进制造业占比36%;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社会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提速53.5%;
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加快,区域竞争力显着增强,“西部车城”名片更加响亮,全市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根据《2017年四川省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市科技创新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五项一级监测指标中有4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排位实现大幅提升。一是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较2016年增长3.6%,高于全省增幅1.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二是科技活动投入指数较2016年增长6%,高于全省增幅4个百分点。三是科技活动产出指数较2016年增长17.15%,高于全省增幅18.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77.84%,高于全省6.39个百分点。 五是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2016年增长1.6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5个百分点。
随着我市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全市经济稳增求进能力进一步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协同并举。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四川热点新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