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大力实施“文旅靓市”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项目开发为重点、打造精品景区为核心、培育产业集群为支撑,全力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把达州建成“成渝西”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旅游经济指标
到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新增旅游就业3万人;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新增旅游就业3万人。
旅游产业规模
到2017年,培育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到2020年,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家。
三、产业导向
(1)打造城市旅游核心区
实施“景城一体”, 旅游要素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综合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围绕城市精神和主题形象,增设标志性文化景观和形象标识。改造提升州河滨水景观,构建水上娱乐、水岸休闲的城市游玩区。依托中心广场、人民广场、天益广场、莲花湖、张家坝等商务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会展等特色旅游主题街区。加快凤凰山、莲花湖片区、大寨子、鹿鼎寨、火峰山、犀牛山等城市公园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城市生态游憩带。
(2)建设三条旅游精品线
有效统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建设,重点培育三条贯穿全市、衔接周边的复合型旅游线路:优化提升达州市区—真佛山—海明湖—五峰山—賨人谷—渠县汉阙—城坝遗址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线,延伸至广安、南充地区,融入重庆都市旅游圈;加快建设达州市区—神剑园—洋烈水乡—巴山红军公园—百里峡—八台山—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线,对接巴中、汉中地区,融入川陕渝红色旅游环线;改造完善达州市区—莲花湖—犀牛山—青宁—九龙湖—飞云温泉—峨城山乡村休闲体验旅游线,连接梁平、万州地区,融入三峡国际旅游线。
(3)培育五大旅游集聚区
重点推进八台山-百里峡生态度假旅游集聚区,加强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地热资源保护与开发,推进八台山地质公园、龙潭河康养基地、天池坝风情小镇、百里峡高山旅游、洋烈亲水生态休闲长廊建设,打造大巴山生态科普山地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整合罗家坝、城坝遗址、汉阙群文化资源,加大考古发掘力度,启动巴人文化博物馆、秦汉文化博物馆、中华汉阙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展示巴文化精髓的大遗址考古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世界文化遗产。着力培育賨人谷-大坡岭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实施大坡岭森林游憩、锁口峡探险、桂花岭古賨山寨、賨人文化特色街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古賨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加快建设五峰山-海明湖休闲养生旅游集聚区招商引资,突出温泉、运动、休闲主题,加快完善海明湖旅游功能,整合五峰山森林、溶洞、湖水、田园资源,建成温泉森林康体养生旅游综合体,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抓紧提升真佛山—金山寺宗教文化旅游集聚区。以德化寺、金山寺为核心,加快真佛山业态培育,推进孝善思想和禅宗文化传播,开发体验式宗教旅游产品;推进金山寺修复改造工程,打造川东第一名刹,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